close

摘要:博鰲亞洲論壇自創建以來,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取得瞭非凡的成就。在全球化進入新階段、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博鰲亞洲論壇亦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通過進行必要的結構優化與功能完善,精心構建和打造“2.0”升級版,從而不斷提升論壇的生命力和國際影響力,為變動中的國際與地區局勢註入更多確定性,同時為新時期的全球化不斷增添新希望和新動能。

竹北頂級月子中心



總體而言,國際會議組織的整體架構,大多由會員大會、基金會、理事會、咨詢(顧問)委員會、秘書處、思想庫等部門組成,其中理事會、基金會和秘書處發揮著核心作用。理事會負責論壇發展的方向、目標及宗旨等,基金會負責論壇的資金來源和運作,秘書處負責管理論壇的活動和資源,並對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負責。但就博鰲亞洲論壇而言,自創建以來其運行主要還是依托政府的力量,在體制機制上都顯得較為封閉和單一,未能給市場和社會力量提供有效參與的空間與通道,這與論壇最初成立時的宗旨有所偏差,並不利於博鰲亞洲論壇的可持續發展。有鑒於此,博鰲亞洲論壇應充分發揮政界、商界和學界三駕馬車的作用,使市場力量、社會力量等充分參與其中,並發揮各自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可以註入更多的資金、智慧與活力,同時也有利於澄清國際上對中國政府主導和掌控博鰲亞洲論壇而產生的種種猜疑。

關鍵詞: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化;優化與完善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亞洲各國普遍認為,相較於歐盟和北美的一體化進展,亞洲地區整體上缺乏組織性,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風險,亞洲國傢尤其需要加強區域經濟協調與合作。因此,建立一個亞洲人討論亞洲問題的對話場所就變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1998年9月,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和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等國際政要,在馬尼拉倡議成立一個類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亞洲論壇”,旨在為亞洲各國提供一個共商亞洲發展問題的高層次對話場所,以期推進基於對話和理解的相互合作。

二、推進博鰲亞洲論壇結構優化與功能完善的舉措

“亞洲論壇”的概念提出後,得到瞭相關各國的高度認同。此後,他們分別致信中國領導人及海南省領導,建議將亞洲論壇永久會址設在海南博鰲,並希望得到中國政府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1999年10月,拉莫斯和霍克應邀專程到海南訪問,商討博鰲亞洲論壇創建事宜,隨後專程前往北京,時任國傢副主席胡錦濤會見瞭他們,並表示中國一貫重視和支持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區合作與對話,這種合作與對話有利於本地區國傢間增進瞭解、擴大信任和加強合作,中方將對擬議中的“亞洲論壇”設想予以認真研究和積極考慮,並盡力提供支持和合作。[1]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至今,已成功舉辦瞭16屆年會,得到瞭亞洲各國的普遍支持,贏得瞭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它不僅建立起跨越政、商、學、媒各界的聯系機制,更成為亞洲以及其他大洲就地區與全球事務進行對話交流的高層次平臺。[2]展望未來,博鰲亞洲論壇致力於通過區域經濟與政治的進一步整合,推動亞洲各國以及周邊國傢實現共同發展,並為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團結合作起到橋梁作用。作為國際多邊合作組織的有益補充,博鰲亞洲論壇將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穩定、和諧共生的世界做出積極的貢獻。

2000年11月18日至19日,博鰲亞竹北月子中心價格洲論壇專傢學者會議在在海南博鰲舉行,為論壇正式成立做瞭務實性的準備。2001年2月26日至27日,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會議通過《博鰲亞洲論壇宣言》、《博鰲亞洲論壇章程指導原則》等綱領性文件,至此,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正式宣告成立。作為一個非政府、非營利、定期、定址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縮寫BFA)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贏為主旨,既立足亞洲,促進和深化本地區內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又面向世界,推動和增強亞洲各國與世界其它地區的對話與聯系。

應該看到,博鰲亞洲論壇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如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體制與機制創新、資金與智力支持、主題與議題設置、綜合支持與保障、發展動力與方向等。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政治和經濟進入瞭新一輪的調整期,國際和地區形勢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化進程走到瞭新的十字路口。在此情勢下,作為永久定址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以及中國開展多邊外交的重要平臺,博鰲亞洲論壇亦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進行必要的結構優化與功能完善,精心構建和打造“2.0”升級版,深層次、全方位助推論壇生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一)適時引入和打造論壇的“雙名稱制”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的背景和初衷,主要是作為一個整體發出亞洲的聲音,構建亞洲人討論亞洲事務的平臺和場所。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迅猛推進,尤其是在中國整體實力迅速提升的背景下,亞洲議題日益具有世界性的影響與配重,並與世界其他地區產生深度關聯與互動。換句話說,亞洲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的亞洲是博鰲亞洲論壇的新底色。因此,當前就亞洲談亞洲或者脫離全球化談亞洲,越來越不切實際甚至成為自言自語。另一方面,作為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的中國,也需要在自身成長為世界大國的進程中,借助各種平臺對區域與全球事務,發出強有力的聲音,提出建設性的方案,彰顯新興經濟體的存在。從長遠來看,“博鰲亞洲論壇”這一名稱,在空間范圍上有必要逐漸從亞洲拓展到亞太乃至全球,以使其更具生命力與影響力、延展性與包容性。

就目前而言,可繼續沿用“博鰲論壇”這一簡稱,事實上,博鰲亞洲論壇的官方網址就是這一名稱① 博鰲亞洲論壇的官方網址為:http://www.boaoforum.org/。但與此同時,有必要適時引入和打造論壇的“雙名稱制”,即“博鰲論壇”是約定俗成的“非正式名稱”,這樣便於延續以往的媒體傳播效果以及受眾已經形成的視聽習慣;另一方面,可考慮逐漸賦予博鰲亞洲論壇特定的“正式名稱”,這一名稱要凸顯論壇的精準定位與核心功能,同時具有更廣闊的地域涵蓋范圍和議題設置空間,如“亞太和平與發展論壇”或“世界和平與發展論壇”② 清華大學於2012年在北京舉辦瞭第一屆世界和平論壇,此後“世界和平論壇”每年在清華大學召開。此論壇是唯一一個由中國非官方機構組織舉辦的國際安全高級論壇,旨在為國際戰略傢和智庫領導人提供探討國際安全問題、尋找建設性解決方法的平臺。論壇主席為前國務委員唐傢璇先生,協辦單位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等諸如此類。這樣既拓展和深化瞭論壇的主旨所在,便於更多的政府與非政府、區域與全球力量參與其竹北產後月子中心中,同時也彰顯瞭中國外交一以貫之的理念和主張,契合瞭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與整體趨勢。

從國際經驗借鑒來看,無論是達沃斯論壇還是香格裡拉對話等,都具有正式與非正式雙重名稱的特性。以達沃斯論壇為例,其前身為日內瓦大學教授、現任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佈(Klaus Schwab)1971年創建的“歐洲管理論壇”(European Management Forum)。1987年,隨著影響越來越大,施瓦佈適時而變,將“歐洲管理論壇”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縮寫為WEF)。由於論壇年會在風景勝地達沃斯召開,故媒體更多使用“達沃斯論壇”這一名稱,“世界經濟論壇”反而淪為其次。與此相類似,每年5月底6月初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裡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縮寫為SLD),其正式名稱為“亞洲安全峰會”① 有時也被媒體譯作“亞洲安全大會”等。。香格裡拉對話緣起於“9.11”事件後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新變化,尤其是二軌(一軌半)外交的發展和防務外交的興起,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於2002年開始舉辦的亞洲安全會議,並因首次正式會議在新加坡香格裡拉飯店舉行而得名,至2017年已經連續舉辦瞭16次對話會。然而在媒體的報道中,“香格裡拉對話”的使用率同樣遠遠超過“亞洲安全峰會”。

(二)不斷創新論壇的體制機制與辦會形式

20世紀70年代後,伴隨著多極化時代的到來,世界范圍內湧現瞭以達沃斯論壇為代表的諸多非政府國際會議組織,它們在全球治理過程中發揮瞭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進入21世紀,在全球化浪潮加速的進程中,博鰲亞洲論壇應運而生,並在十多年時間裡取得瞭非凡的成就,獲得瞭世人的高度關註和廣泛贊譽。

除此之外,博鰲亞洲論壇還可以采取異地辦會、多地辦會、海外辦會、申請辦會、競爭辦會等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在年會之外還可以根據需要舉辦特定的主題會議、專題會議,以及針對重大和突發事件的臨時會議等。另一方面,博鰲亞洲論壇還可以借鑒其他國際會議組織的做法,舉行富有特色的區域性、專題性高峰會,如東亞一體化高峰會、亞非合作高峰會、亞歐合作高峰會、金磚國傢高峰會等。論壇的區域性、專題性高峰會不同於年會的一大特點是,其得益於會議所在國傢和區域的政府、公眾和企業組織的領袖針對當地情況與參會代表進行的面對面的直接交流,這是高峰會的關鍵競爭力之一。再如,博鰲亞洲論壇可否借鑒“絲路基金”的方式,建立面向亞洲或者亞太的專項基金,聚焦扶貧、教育、環保、公共外交、反恐合作、海上救援等熱門議題,通過機制化的方式和切實的項目合作,將論壇的功能拓展到實務合作或事務性領域。

一、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回顧及取得成就

博鰲亞洲論壇的結構優化及功能完善

帝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推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aslanasmems 的頭像
    foaslanasmems

    foaslanasmems的部落格

    foaslanasme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